Resources for Communication Problems

Monday, June 16, 2008

NC404TT Chapt.18馥榕

NC404TT Chapt.18馥榕

NC404T01 arachnoid granulations NC0911松儒 缺交

NC404T02 cerebrospinal fluid腦脊髓液 NC1012侑倫

又稱CSF,是無色透明液體,在腦室及蜘蛛膜下腔內流動。腦脊髓液主要產生於腦室的脈絡叢及腦脊髓組織之微血管內皮(enothelium),因此大部分的腦脊髓液產生於腦室內。

http://en.wikipedia.org/wiki/Cerebrospinal_fluid

http://www.dls.ym.edu.tw/neuroscience/vent.html

NC404T03 choroid plexus NC1113仁釧 已休學。

NC404T04 Ependymal cells室管膜細胞 NC1214馥榕

layer of cells that lines the interior surface of the ventricular cavity and the central canal.

為一層的細胞,排列於腦室及中央管的內側表面。

P.60-61,134,136,136t

室管膜細胞 室管膜細胞(ependymal cell)為立方或柱形,分布在腦室及脊髓中央管的腔面,形成單層上皮,稱室管膜(ependyma)。室管膜細胞表面有許多微絨毛,有些細胞表面有纖毛(圖714)。某些地方的室管膜細胞,其基底面有細長的突起伸向深部,稱伸長細胞(tanycyte)。

參考資料

Ependymal cells 圖片

Ependymal Cells的影像與解說(包含正常與病變)

NC404T05 hydrocephalus 腦水腫NC1315雁之

Accumulation of cerebrospinal fluid in the brain ventricles secondary to its impaired absorption.

水腦症是指腦脊髓液不正常的蓋積在腦部,一個成人每日大約生產500 ml的腦脊髓液,它的成份中含有多種的鹽和葡萄糖成份及微量的蛋白質。腦脊髓液是腦室中的脈絡膜所分泌,於腦室內流動,經過腦室循環後,圍繞在大腦和脊髓的表面再進入靜脈系統,最後回到心臟。在嚴重情況下,過度累積的腦脊液可能壓迫腦部使穿越枕骨大孔延髓受損,導致死亡。

相關連結:

腦水腫

NC404T06 intracranial pressure顱內壓 NC1416智源

名詞解釋:pressure located within the cranium or skull which is caused by space-occupying lesions in the brain

中文翻譯:頭顱的壓力,可能是於大腦空間被佔據造成的。

名詞補充: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is the pressure exerted by the cranium on the brain tissue,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and the brain's circulating blood volume. ICP is a dynamic phenomenon constantly fluctuating in response to activities such as exercise, coughing, straining, arterial pulsation, and respiratory cycle. ICP is measured in millimeters of mercury (mmHg) and, at rest, is normally less than 10–15 mmHg. Changes in ICP are attributed to volume changes in one or more of the constituents contained in the cranium.

圖片:http://www.google.com/webhp?sourceid=navclient&ie=UTF-8

補充資料:http://www.thamburaj.com/intracranial_pressure.htm

NC404T07 lumbar puncture腰椎穿刺 NC1518珮馨

術語解釋:又稱為spinalpuncture刺到得到脊髓液的腰部區域的蛛網膜下腔裡為診斷或治療目的。

腰椎穿刺的併發症大約如下:
(
) 感染。在無菌操作原則下,感染機會很低。
(
)脊髓和神經之傷害。為避免傷及神經通常會選擇第四腰椎以下做檢查。
(
)局部血腫。檢查完後,局部加壓即可避免。
(
)腦組織脫出。在懷疑孩童有腦壓過高,或顱內有不正常腫塊時,醫師會盡量避免做此檢查。

圖片補充:http://www.nlm.nih.gov/medlineplus/ency/images/ency/fullsize/9587.jpg

原始網站: http://health.allrefer.com/pictures-images/lumbar-puncture.html

NC404T08 meningitis腦膜炎NC1619 心妤

腦膜炎,由細菌或病毒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傳染病,會導致脊髓和腦的腦膜發炎

http://img140.imageshack.us/img140/6008/meningitis01bz0.png

http://img140.imageshack.us/img140/839/meningitis02vl5.png

http://img140.imageshack.us/img140/8723/meningitis03uv7.png

http://www.edah.org.tw/ped/web_inter/teaching/menigitis.htm

NC404T09 peritoneal cavity腹膜腔 NC1720 姿蓉

Potential abdominal space between the layers of the parietal and visceral peritoneum.

體壁層和內臟腹膜間的腹部潛藏空間。

腹膜腔內部

參考資料延伸及圖片

NC404T10 spinal anesthesia脊髓麻醉NC1821 齡萱

此種麻醉是在脊髓內的蜘蜘下腔注入局部的麻醉藥產生麻醉效果,(此注入的藥物會讓神經阻斷,及手術中肌肉鬆弛達到止痛效果),但此麻醉方式比較適合於下腹部、下肢、髖部、會陰及腰椎的手術,是屬於下有計劃

性的手術,若打完麻醉藥要再改變麻醉高度是不易的,且病人的血壓變化性也大,隨時須視察。脊髓麻醉會使得下肢有短暫麻痺,須在術前先做好術前的衛教,以免讓病人緊張、焦慮。(在術中,病人也易主訴、想噁心、嘔吐之情形)

NC404TT11 subarachnoid space蜘蛛膜下隔間 NC1922承樺

在大腦裡,蜘蛛膜下隔間(蜘蛛膜下空腔)是指蛛網膜和軟腦脊膜之間的間隔。

It is occupied by a spongy tissue consisting of trabeculæ (delicate connective tissue filaments that extend from the arachnoid mater and blend into the pia mater) and intercommunicating channels in which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is contained.

This cavity is small on the surface of the hemispheres of the brain. On the summit of each gyrus the pia mater and the arachnoid are in close contact, but in the sulci between the gyri, triangular spaces are left, in which the subarachnoid trabecular tissue is found. Whilst the pia mater closely follows the surface of the brain and dips into the sulci, the arachnoid bridges across them from gyrus to gyrus.

來源: http://en.wikipedia.org/wiki/Subarachnoid_space

NC404TT12 sinus system鼻竇系 NC2023嘉芸

sinus為鼻竇又名鼻旁竇,位於人的頭顱,在頭骨之間、鼻腔周圍的顱骨與臉骨之內。這些鼻竇平時充滿了空氣,並由小管與鼻腔相連。

A cavity, recess, or hollow space.

每個人都有四對鼻竇組成鼻竇系,根據所在的頭骨部位而命名。這四對鼻竇的名稱分別是:

上頷竇(Maxillary):位於眼睛之下的上頷骨,是四對鼻竇中體積最大的一對。

額竇(frontal):位於眼睛之上的額骨

篩竇(ethmoid):位於眼睛和鼻之間的篩骨,並向後通往頭顱。

蝶竇(sphenoid):位於頭顱骨底部的中心。

這四對鼻竇於頭的左右側各一,共八個。

鼻竇的作用

醫學界對鼻竇在人體內的作用還未很清楚。不過,下列各項原因都有可能:

減輕頭顱骨前方的重量

幫助令吸入的空氣在到達肺部之前,可以更溫暖和濕潤

幫助增強發聲時的共鳴

當臉部受到襲擊時,可以當作一個力量的緩衝區

http://en.wikipedia.org/wiki/Paranasal_sinus

http://en.wikipedia.org/wiki/Image:Nnh_front.svg

NC404T13 ventricles室,腦室OR心室 NC2124 寬哲

(1)腦室

整個中樞神經系統沈浸在一層澄淨透明的腦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腦脊液被包含在一個充滿液體的空腔內,稱為腦室ventricles)。

http://www.dls.ym.edu.tw/neuroscience/vent_c.htm 附圖 及資料

(2)心室

心室可分為左心室和右心室,若心室出現病變可能出現以下病狀。

心室中膈缺損: 心室中膈缺損就是左心室和右心室中間的中膈有破洞,它是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約佔25%,因為左心室壓力比右心室高所以血液從左心室經由心室中膈缺損流向右心室,造成收縮期心雜音以及心臟負擔增加。破洞小者可能完全沒有症狀,破洞較大者會造成心臟擴大,肺血流量增加,容易肺部感染,呼吸加快,胃口降低,發育遲緩,甚至心臟衰竭。

右心室肥大:於心臟內的右至左分流,因此大部分的病童都呈現發紺現象。但是如果右心室出口只有輕微或中度的阻塞,則心室中膈缺損處可能呈現左至右分流,而嬰兒並不會有發紺現象。會有法洛氏四合症的嬰兒偶有缺氧性或發 的發作,此發作經常發生於兩歲前且好發於早晨;發作時病嬰通常呈現發 、躁動、蒼白、呼吸急促以及四肢無力,甚至可能會造成抽筋、意識喪失。法洛氏病童運動時會產生呼吸急促,所以病童常會蹲下以減緩不適。通常病童也有生長發育不良的現象。 開刀矯正是根本治療的唯一方法,但內科處理也很重要,例如:預防脫水,『突發性缺氧』的急救,鐵劑的補充,可以減少陣發性呼吸困難的發作。外科療法包括完全手術及分流手術,手術種類需視病童情況而定。

心室期外收縮 PVC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1 心室去極化不會遵循正常的傳導路徑 所以QRS波組會變寬或有奇 怪的形狀
2
出現在急性心肌梗塞的PVC可能引起致命的心室頻脈或心室顫動
3 PVC
和竇性心跳以一比一的比例交替出現, 稱為雙聯律(bigeminy) 兩個竇性心跳和一 個PVC交替出現,稱為三聯律(trigeminy)
心室頻脈 V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連續出現三個PVC就稱為心室頻脈

NC260-271FChapt.12馥榕

NC260-271FChapt.12馥榕

NC261F12-1筱柔

小腦的橫切面(A)與縱切面(B),以初級裂(primary fissure)分為前葉(anterior lobe)和後葉(posterior lobe);並以後外側裂(posterolateral fissure)分隔後葉與小葉結狀葉(flocculonodular lobe)。

按形態結構和進化可分為:絨球小結葉flocculonodular lobe(原小腦或古小腦),小腦前葉anterior lobe(舊小腦),小腦後葉posterior lobe(新小腦)

從外觀上看,小腦中間有一條縱貫上下的狹窄部分,捲曲如蟲,稱為蚓部vermis蚓部两侧有两个膨隆团块称为小脑半球。蚓部兩側有兩個膨隆團塊稱為小腦半球。在小脑蚓部和半球表面有一些横行的沟和裂,将小脑分成许多回、叶和小叶。在小腦蚓部和半球表面有一些橫行的溝和裂,將小腦分成許多回、葉和小葉。在这些横贯小脑表面的沟和裂中,后外侧裂和原裂是小脑分叶的依据。在這些橫貫小腦表面的溝和裂中,後外側裂和原裂是小腦分葉的依據。 后外侧裂将小脑分成绒球小结叶和小脑体两大部分,而原裂又将小脑体分成前叶和后叶。後外側裂將小腦分成絨球小結葉和小腦體兩大部分,而原裂又將小腦體分成前葉和後葉。这样,前叶、后叶和绒球小结叶便构成了小脑3个横向组成的分部。這樣,前葉、後葉和絨球小結葉便構成了小腦3個橫向組成的分部。 在小脑的分叶中,为了简化命名,拉塞尔提出罗马字的命名系统,他将小脑蚓部从前到后按次序分成10个小叶;对小叶的半球部分,则在代表各小叶的罗马字前冠以H,例如H即表示小脑第小叶的半球部分。在小腦的分葉中,為了簡化命名,拉塞爾提出羅馬字的命名系統,他將小腦蚓部從前到後按次序分成10個小葉;對小葉的半球部分,則在代表各小葉的羅馬字前冠以H,例如H即表示小腦第小葉的半球部分。

从发生学的观点来看,绒球小结叶出现最早,是小脑最古老的部分,被称为古小脑,它主要接受来自前庭核和前庭神经的传入纤维,调节躯干肌肉的活动,在维持肌紧张、身体平衡和姿势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前、后叶的蚓部及后叶蚓部的后外侧部出现得稍晚,称为旧小脑,其主要功能与头部和身体的本体感受和外感受的传入信息有关,有调节肌紧张的作用;小脑半球的大部分和部分蚓部发展得最晚,称为新小脑,它在人类最为发达,主要接受经脑桥接转的来自大脑皮质的纤维,参与由大脑皮层发起的随意运动的调节。從發生學的觀點來看,絨球小結葉出現最早,是小腦最古老的部分,被稱為古小腦,它主要接受來自前庭核和前庭神經的傳入纖維,調節軀幹肌肉的活動,在維持肌緊張、身體平衡和姿勢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前、後葉的蚓部及後葉蚓部的後外側部出現得稍晚,稱為舊小腦,其主要功能與頭部和身體的本體感受和外感受的傳入信息有關,有調節肌緊張的作用;小腦半球的大部分和部分蚓部發展得最晚,稱為新小腦,它在人類最為發達,主要接受經腦橋接轉的來自大腦皮質的纖維,參與由大腦皮層發起的隨意運動的調節。 在位相性的活动和肌肉的协调运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位相性的活動和肌肉的協調運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st95相簿

NC262F12-2婷婷

A. A section of the pontine tegmentum and cerebellum showing the deep cerebellar nuclei:dentate, emboliform, fastigial, and globose.

橋腦蓋和後腦的部分顯示出深刻的小腦核

B. An anatomical illustration of a dissected dentate nucleus with a portion of the cerebellum.

一個齒狀核伴隨著小腦一部分的解剖說明

橋腦是哺乳動物腦的一部分,位於延腦上方,及小腦與第四腦室下方。為連接延腦與小腦的寬馬蹄形橫走神經纖維團,亦為在顏面區與腦間傳遞感覺訊息與運動神經衝動的第四對腦神經之始點或終點,並為連接腦皮質與小腦的神經纖維通路。橋腦為大腦-小腦徑的延遲站並和延髓共同調節呼吸速率;延髓則含有一些調節心跳、呼吸和血壓的生命中樞,以及嘔吐、咳嗽、吞嚥的反射。

圖片

NC263F12-3郁文

小腦皮質

小腦表面有許多平行的橫溝,把小腦分隔成許多小葉片。每一葉片表面是一層灰質,即小腦皮質,皮質下為白質(髓質)。小腦皮質從外到內明顯地分3層(圖733)。皮質內的神經元有星形細胞、籃狀細胞、蒲肯野細胞(Purkinje cell或稱梨狀細胞)、顆粒細胞和高爾基細胞(Golgi cell5種(圖734)。

1.分子層此層較厚,神經元較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小型多突的星形細胞,軸突較短,分布于淺層。另一種是籃狀細胞,胞體較大,分布于深層,其軸突較長,與小腦葉片長軸成直角方向並平行于小腦表面走行,沿途發出許多側支,其末端呈籃狀分支包繞蒲肯野細胞的胞體並與之形成突觸。

  2.蒲肯野細胞層由一層蒲肯野細胞胞體組成。此種細胞是小腦皮質中最大的神經元,胞體呈梨形,從頂端發出23條粗的主樹突伸向分子層,樹突的分支繁多,形如側柏葉狀或扇形,鋪展在與小腦葉片長軸垂直的平面上。軸突自胞體底部發出,離開皮質進入髓質,終止于小腦內部的核群。

  3.顆粒層 此層由密集的顆粒細胞和一些高爾基細胞組成。顆細胞很小,胞體直徑與淋巴細胞近似,有45個短樹突,樹突末端分支如爪狀。軸突上行進入分子層呈“T”形分支,與小腦葉片長軸平行,稱平行纖維(parallel fiber)。平行纖維穿過一排排蒲肯野細胞的扇形樹突,與其樹突棘形成突觸(圖735)。一條平行纖維可與400多個蒲肯野細胞建立突觸,每個蒲肯野細胞與一條平行纖維之間只有一個突觸連接;但一個蒲肯野細胞的扇形樹突有20萬~30萬條平行纖維通過,故一個蒲肯野細胞的樹突上共有20萬~30萬個突觸。高爾基細胞的胞體較大,樹突分支較多,大部分伸入分子層與平行纖維接觸,軸突在顆粒層內呈叢密分支,與顆粒細胞的樹突形成突觸。

資料來源: 神經節、脊髓、大腦皮質和小腦皮質的結構

http://big5.51daifu.com/medical_books/2007/0307/F4ED59B02961ED3FH126949.shtml

圖片

NC264F12-4穎萱

傳出和傳入小腦主要是透過下、中、下小腦腳來傳輸。橄欖小腦神經纖維透過中小腦腳從腦幹和脊椎傳達到小腦,透過中小腦腳的大腦皮質與橋腦間和橋腦與小腦間的神經纖維構成了主要的小腦傳入系統。在上傳到對側動作皮質和下傳到腦幹網狀核與脊椎時,上小腦腳的輸出神經纖維在中腦的地方交叉。

相關網頁:WIKI - Cerebral Peduncle

圖片

NC266F12-5宏舜

神經訊息經脊髓到大腦皮質一定要經過腦幹和間腦,簡單來說,間腦的功能是訊息整合器,整合所有通往大腦的訊息(嗅覺除外)。故來自脊髓的所有體感覺以及顏面感覺、視覺、聽覺、味覺等訊息皆須經由間腦的整合後,才能傳給大腦判讀。

來自脊髓的體感覺---包括負責傳遞痛覺、溫覺、壓覺的前外側系統(anteriorlateral system)與負責傳遞精細觸覺與震動覺的背柱(dorsal column),其神經傳遞路徑是:

感覺接受器脊髓腦幹間腦大腦。
至於顏面的體感覺---主要是由三叉神經負責,當然就不會經過脊髓了,其神經傳導路徑為:
感覺接受器腦幹的三叉神經核間腦大腦。
而視覺,傳導路徑不會經過腦幹。其傳導路徑是:
視網膜經視徑(optic tract)抵達間腦大腦皮質。
而嗅覺,不但不會經過腦幹,也不會經過間腦。傳導路徑為:
嗅神經經嗅徑(olfactory tract)直接抵達大腦。

圖片

NC267F12-6佳吟

A圖是指小腦的功能單位。B圖主要說明小腦的運動神經運作的原則

圖片

NC131L01-08 Chapt.05馥榕

NC131L01-08 Chapt.05馥榕

NC131L01-2629姵妏

Explain the parts of a typical nerve cell and describe their functions.

解釋典型神經細胞的每一部份並且描述他們的功能

神經細胞的構造有細胞體,其中間有個細胞核。細胞體周圍有許多個樹狀突和一個軸突;顧名思義,樹狀突(dendrites)長得像樹枝的形狀,較短;軸突(axons)則長得像條主軸,所以較長。軸突可以將訊息由細胞體送出,傳遞給另一個神經細胞的樹狀突接收,再送入細胞體。不過軸突傳遞訊息到樹狀突時,兩者的末端並沒有接觸在一起,而是留有一個空隙,兩者的這個末端就叫做突觸 (synapses)。此外,軸突就好像電線,周圍有一節一節的髓鞘保護。(補充資料:如果髓鞘損壞,就會產生所謂的「多發性硬化症」(圖二右下角),通常發生在眼、腦和脊椎的神經細胞。)

相關補充:軸突(axons)與樹突(dendrites)不同之處

軸突(axons)

將訊息帶離細胞本體

表面光滑

一般而言,一個神經細胞只有一個軸突

沒有核醣體(ribosomes)

可行成外鞘(myelin)

離細胞本體較遠處才開始分支

樹突(dendrites)

將訊息帶入細胞本體

表面粗糙

一般而言,一個神經細胞有多個樹突

有核醣體(ribosomes)

沒有外鞘的絕緣

在細胞本體附近就開始分支

神經細胞分類的方法之一是根據神經細胞本體(cell body)有多少數目的突出分支向外延伸而命名

雙極化細胞(Bipolar Neurons) (例子: 視網膜細胞(retinal cells), 嗅覺表皮細胞(olfactory epithelium cells)).

偽單極細胞(Pseudounipolar cells) (例子: 背根神經結細胞(dorsal root ganglion cells)). 事實上,此類細胞有兩個軸突,而非一個樹突一個軸突,其中一根軸突向中央脊柱位置延伸,另一根則延伸至皮膚或是肌肉

多極細胞(Multipolar Neurons) (例子: 脊柱的運動細胞(spinal motor neurons), 角錐形細胞(pyramidal neurons)).

補充比較:

神經細胞是身體中許許多多的細胞的一種, 它和其它細胞有以下幾點相同:

神經細胞的最外層被細胞膜所包覆著

神經細胞內有包含基因的細胞核

神經細胞有細胞質, 粒線體, 內質網和其它的胞器

神經細胞也有和其它細胞不同的地方:

神經細胞會從本體處長出觸手狀的組織, 稱為軸突(axons)和樹突(dendrites). 樹突負責將資訊帶回細胞; 而軸突則是負責將訊息傳遞出去.

神經細胞會利用化學和電訊號與其它細胞溝通

神經細胞有特化的組織( ,突觸), 以及化學物質( 神經傳導物質).

NC132F5-01可找到本題答案

NC131L02-2730欣玉

Discuss the common types of nerve and glial cells.

討論神經和神經膠質細胞通常的類型。

課本內容:133~134

神經元有兩個稱為軸突和樹突的突起,能夠產生動作電位,神經元只有以神經傳導物質做為媒介物的突觸,而神經膠細胞細胞只有一個軸突和樹突的突起,神經膠細胞不能產生動作電位,但是神經膠細胞細胞確實有靜止電位,神經膠細胞也以神經傳導物質做為媒介物的化學性突觸。一般來說,腦中神經膠細胞的細胞數目為神經元的十到五十倍。

神經膠細胞分成五種:星狀神經膠細胞、微膠細胞、寡樹膠細胞、衛星細胞和許旺氏細胞。

*星狀神經膠細胞:星形狀神經膠細胞提供神經元物理和營養上的支持(1) 清理腦部的「垃圾」(2)將營養物質運送給神經元(3) 固定神經元(4) 分解死掉的神經元(5) 調節細胞外圍物質的濃度。

*微膠細胞:如同星狀神經膠細胞般,微膠細胞可以分解死亡的神經元。

*寡樹膠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中作為神經元絕緣體(髓鞘質)

*衛星細胞:在周邊神經系統中提供神經元物理上的支持。

*許旺氏細胞:在周邊神經系統中作為神經元與外界的絕緣物質(髓鞘質)

NC131L03-2831建宇

Describe the functions of nerve and glial cells

描述神經細胞和神經膠細胞的功能

神經細胞

亦稱『神經元』,具有一個細胞體和許多突起,

神經元是對神經細胞及其突起的命名,神經元是特化的的作用於接受刺激和傳導神經衝動的可興奮細胞,它們在大小形狀上有很大不同,但是都具有一個細胞體和神經突(neurite)

『樹突』:可以接受外界或其他神經傳導來的刺激。

『軸突』:可將神經衝動自細胞體向外傳至其他『神經元』。

軸突與樹突時常被稱為神經纖維

因此『樹突』、『軸突』、『神經元』,都是在說『神經細胞』的一種。

神經膠細胞的分類:

星狀膠細胞:主要功能為提供支持性框架,電絕緣體,現制神經 傳導物質的散佈,儲存肝醣....等等

寡樹突膠細胞:主要功能為形成CNS髓鞘

微小膠細胞:主要功能為吞噬,會與血液中單核球聯合作用

室管膜細胞:循環,吸收,製造分泌CSF

5 Schwann氏細胞:為神經外鞘之細胞

神經膠細胞的功能:

神經膠細胞是神經組織內的輔助細胞,其功用類似於其他身體 構造中之結締組織細胞,可填充空隙及支持個各部分。『神經膠細胞』的功能是在支持及提供營養給予『神經元』。

NC131L04-2932祖君

Explain the electr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nerve cells.

解釋神經細胞的電和化學特性

神經衝動:

是指神經細胞間溝通時產生的神經活動。神經電位的改變,是由細胞膜上離子的數量變化造成的。神經衝動會活化突觸前神經元,使其釋放神經傳導物質,而神經傳導物質則使鄰近的突觸後接受器打開離子通道,產生神經訊息傳遞。

產生神經衝動的過程:

極化的細胞膜呈靜止電位(-70mV)

去極化(鈉離子進入,電位上升)

再極化(鉀離子出,電位下降)

過極化(電未低於-70)

神經傳導物質:(Table5-4)

乙醯膽鹼:調控前腦活動,抑制基底神經節活動。位於前腦、腦幹以及肌神經結合。

多巴胺:調控前邊緣與額葉的功能,調節基底神經節運動功能。位於腦幹與前腦。

正腎上腺素:調控睡眠、注意力以及情緒的網狀投射。位於網狀構造形成,(腦或脊髓)以及自律神經系統。

血清素:調控感覺反應、情感以及疼痛知覺。位於腦幹以及邊緣系統。

γ- 丁氨基酪酸:調控疼痛知覺,抑制基底神經節移動。瀰漫在中樞神經系統中。

穀氨酸鹽:促進中樞神經系統中,突觸神經傳導物質傳遞。瀰漫在中樞神經系統中。

胜肽:調控疼痛知覺。位於中樞神經系統

NC131L05-3033筱柔

Describe the mechanism of impulse generation and its conduction

敘述神經衝動的產生

當處於靜息電位狀態的細胞膜受到適當刺激,達到了閾電位而產生動作電位,就能引起一系列離子通道的開放和關閉。

首先刺激先打開原本在休息狀態下不開啟的鈉離子通道。因為細胞外的鈉離子濃度遠高於細胞內因此大量的鈉離子會向細胞內流入,鈉離子本身帶一個正電荷,因此會使得神經細胞的細胞膜電位趨向於正值即所謂的去極化。鉀離子通道開啟的時間較鈉離子通道來的晚。當鉀離子通道打開時鉀離子會流出細胞而使得細胞膜電位趨向於負值而將細胞再極化(repolarization)。在此同時鈉離子開始關閉,這造成細胞膜電位回到神經細胞的休息膜電位(-70mV) 事實上細胞膜電位會低於-70 mV(過極化hyperpolarization),這是由於鉀離子開啟的時間很長因此鉀離子流出細胞外的量過多而使得整個膜電位被往負極拉最後細胞再利用鈉鉀幫浦(Sodium/potassium pump)將細胞內外兩種離子濃度調回休息狀態因而細胞膜電位又回覆到休息膜電位(-70mV) 在任何一種神經細胞中其產生的動作電位大小是完全一樣的。因此,神經細胞要不去極化沒有達閥值而不引發動作電位,要不就就產生一個大小固定的一個動作電位這就是所謂的全有全無律(ALL OR NONE)

動作電位

動作電位-維基百科

NC131L06-3135婷婷

Explain nerve cell responses to injuries in the nervous system.

解釋神經系統中,對受損的神經細胞反應。

在兒童期,神經細胞還在發育,因此若受到損傷,很容易再生修補復原。然而,青春期後神經系統發育完全,一但受到損害,就很難再修補,神經細胞也難以再生。因此脊椎中樞神經(central nervous system)損傷的病患,往往後半輩子要忍受身體部分或全身癱瘓而無法治癒。當中樞神經受損時,神經髓鞘(myelin)和神經膠質疤(glial scar)內的一些物質會抑制神經細胞軸突(axon)的再生,不過這抑制機制尚未完全明瞭。

NC131L07-3236郁文

Explain differential regenerative processes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s.

PNS

相較於周邊神經,中樞神經的再生就困難了許多。在此僅以具較強再生能力的周邊神經為例,說明生醫材料如何應用於受損神經的修復。
如果我們以前述的圓管來進行大鼠截斷一公分坐骨神經的接合,在管內,我們將可觀察到一連串與神經再生相關的細胞及組織的變化。首先,在圓管接合神經後一天內,管內立刻充滿了由兩斷端神經所分泌出來的淡黃棕色液體。此液體內含有血清及大量的細胞體液,而此液體中則含有許多能夠促進神經元生長的成分,例如昆布氨酸(又名海帶氨酸,laminine)、纖維網蛋白(fibronectin)及其他的神經營養因子。
術後一周內,管內將形成一極鬆散的纖維橋,將神經兩斷端接合起來。這纖維橋將提供隨後陸續由神經斷端遷入的纖維母細胞、史旺氏細胞(Schwann cell)及負責神經傳導的軸突一個良好的骨幹。接合後第七天,纖維母細胞開始增生,並從神經兩斷端進入纖維橋中。一旦纖維母細胞進入纖維橋,這些細胞會在圓管內形成一向心形狀的細胞層,包圍著神經兩斷端。十四天後,數層向心形狀排列的纖維母細胞已圍繞著纖維橋的核心區。在此同時,史旺氏細胞也從兩神經斷端進入纖維橋中,而細胞中的基底膜則提供了再生軸突吸附及生長的基礎。一旦軸突由靠近中樞神經處的神經近斷端經過纖維橋到達神經遠斷端時,史旺氏細胞就馬上進行軸突髓鞘化的工作。至此,神經再生的過程已初告完成,再生神經將隨著恢復期,一天天增厚並逐漸成熟。

資料來源:想換條新的神經嗎?—神經再生

http://web1.nsc.gov.tw/ct.aspx?xItem=7739&ctNode=40&mp=1

CNS

Bravin[2]在中樞神經系統(CNS)的軸突斷傷區域植入Sc,發現軸突很快長入移植體,其生長與Sc的排列方式一致,且大多數軸突可以長入遠端實質,有一些還恢復了天然的聯系。Sayers[3]認為,成年哺乳動物CNS損傷後無法再生的原因是該部位的神經營養因子濃度過低之故。已經證明,Sc可以分泌多種神經營養因子。對中樞神經元的再生研究表明,正常環境下損傷後再生是非常困難的,但若將帶有Sc的週圍神經移植物、帶有Sc提取物的移植體與空的基底板移植體比較,發現植入網狀區後神經元再生的情況在Sc移植體最好,而在空移植體則未見再生,說明Sc提供的細胞表面是非常重要的[9]

資料來源:雪旺細胞促神經再生的研究進展

http://big5.51daifu.com/documents/2007/0305/304CA8B6BA4A8EBDH51472.shtml

NC131L08-3338康政

Discuss the functions of common neurotransmitters

討論神經傳導物質的常見功能

Neurotransmitters

Function

Site of Secetion

Acetylcholine

Regulates forebrain activity

Inhibits basal ganglia activity

Basal forebrain, brainstem, and myoneural junctions

Dopamine

Modulate limbic and prefrontal functions

Regulates basal ganglia motor functions

Brainstem and forebrain

Norepinephrine

Regulates sleep, attention, and mood in conjunction with reticular projections

Reticular formation and ANS

Serotonin

Regulates arousal, emotions, and pain perception

Brainstem and limbic system

GABA

Regulates pain perception

Inhibits basal ganglia movements

Diffusely in the CNS

Peptides (endorphins, enkephalins, and substance P)

Regulates pain perception

CNS

Glutamate

Facilitates fast synaptic transmissions in the CNS

Diffusely in the CNS

神經傳導物質

功能

分泌的位置

Acetylcholine

調節前腦的活動

抑制基底神經節的活動

基底前腦、 腦幹、還有 肌肉交接處

Dopamine

控制邊緣和前額葉的功能

調節基底神經節運動的功能

腦幹和前腦

Norepinephrine

調節睡眠、注意力、還有情緒在網狀結構投射的會合

網狀結締組織的形成和 周邊神經系統

Serotonin

調節激勵的、情緒的,還有疼痛上的知覺

腦幹和大腦的邊緣系統

GABA

調節疼痛的知覺

抑制基底神經節的活動

分散在中樞神經系統中

Peptides (endorphins, enkephalins, and substance P)

調節疼痛的知覺

中樞神經系統

Glutamate

促進中樞神經系統快速的突觸傳遞

分散在中樞神經系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