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for Communication Problems

Thursday, January 31, 2008

LB234-236柔儀

LB234-236柔儀

撰寫人:9580052 李柔儀

The pages234 ~ 236

Original English text missing. Type before you start to translate.

Supplement information

關於「起源」的再思考 考慮以上三個不同層面的問題後,我們可以再思考人類(或某一地區的人或某一民族)的起源、遷徙與分化的問題。

世界各地區人類語言、文化與人種之起源、遷徙與分化,在十九世紀後半葉至二十世紀前半葉曾是相當熱門的主題;這些研究中的人群單位常常是「民族」。然而在1960年代以來,這些研究除了在少數地區與部分學者之間外,基本上已無法吸引學者們的興趣。但這並不表示學者們鄙視這些研究成果。相反的,它們已固化為一種深入人心的「民族常識」,影響每一個人的民族認同;即使一位學有專精的知識分子也常難以豁除於此。1980年代以來的後現代主義思潮下,學者「解構」近代知識之建構蔚然成風。因此我們對於先前一百年來之各「民族」學者在「國族主義」之下,運用體質學、語言學、考古學、民族學與歷史學來建構國族之過程稍有認識。在這過程中之「科學種族主義」與「我族中心主義」偏見,如何影響許多當時一流學者之認知也逐漸清晰。因此當新的遺傳學及語言學方法得以用來重新探討這些問題時,這是相當值得興奮與重視的;但同時,走過「後現代」之學術認知後,我們不可能重蹈過去國族主義學者之覆轍。

也就是說,我認為歷史、考古與人類學者應注意遺傳學者和語言學者關於「南島各族群起源」、「中國各族群或民族起源」,或更廣泛的人類起源、遷徙與分化之研究成果,並在我們的研究中與之對話。此種「科學與人文」的對話,可以有許多途徑。其中一種主要的途徑是解答遺傳學者或語言學者意不在此的一些問題——由「過去」到「現在」之間的延續與變遷,以及相關的一些「為何」與「如何」;也就是對「形成過程」(the process of becoming)及其成因的探索。譬如,遺傳學者和語言學者可能告訴我們一些「當前」漢族、羌族、彝族,或居住在這些民族地區之人口,在語言和體質基因上的異同現象,及在理論上「過去」可能的人口流動方向。然而「形成過程」卻需考古、歷史與人類學者來加入共同探討。考古與歷史學所見過去相關地區的人口流動、族群分類及其變遷,與相關人類經濟生態背景;在人群資源競爭、分配體系及其變遷中,各種「歷史記憶」與「文化」如何被保存、創造、假借、運用及失憶,以造成族群邊緣變遷等等,都是其中重要的子題。社會人類學者也可以透過田野研究(包括歷史民族誌的田野),探討在各種社會認同與區分下人類各群體的婚姻禁忌與偏好,個人與群體間的歧視與暴力,相關的語言與文化創造、演示、模仿與誇耀(反模仿),以及歷史記憶的建構等等。在這些研究中「身體」不只是一些有外顯特徵或無外顯特徵的基因集結,它更是被社會文化塑造、被個體展示與觀察認知的象徵體系;「語言」是溝通也是掩蔽(concealment)的工具,因此它可以被主觀認知、建構、純化,以凝聚人群或區隔人群。相關研究不只涉及客觀的人類體質和語言因素如何起源、傳播、分化,以造成它們在地表上人群間的客觀分布,更涉及這些有客觀異同的體質與語言因素,如何在歷史過程中被人群主觀的分類、理解與展演,以造成族群認同與區分。這些研究的成果不一定是支持或補充遺傳學和語言學的建構,也有可能在學術邏輯上不支持後者的建構——如此產生的異例(anomaly)與差距(discrepancy)對於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都是很珍貴的;各學科之學者可以因此再思考自己的與彼此的方法與邏輯。或者,遺傳學者、語言學者與歷史或人類學者可以共同設計一研究田野與主題,以解決他們知識間的「異例」。

最後,世界人文社會學界由1960年代以後在認知上即籠罩在一片不確定、主觀、解構、模糊、邊緣等概念之中,或許與遺傳學者在「過去到現在的沿續與變遷」此一主題的對話上,可能增進我們對於人類「歷史」與「社會分群現象」中的實體與概念、核心與邊緣、結構與習行、史實與記憶等等之間的關係有更深入的了解。

參考網址: http://ultra.ihp.sinica.edu.tw/~origins/pages/book2.htm

參考書目︰ Anderson, Benedict. 1991. Imagined Communities. Rev. edition. London: Verso. Chatterjee, Partha. 1993. The Nation and Its Fragments: Colonial and Postcolonial Historie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Brief summary

根據演化和遺傳學的角度來探討語言學的發展。

語言學進化的變化歸因於兩類一般的原則,遺傳學,有關的不穩定在細胞內處理,這為潛在的變化提供原料 。其次是。 操作允許一些變化保持的選擇的偏見,當其它被消除時,在複製過程方面的由於殘次品的變化, 也不太可能支持那些分子架構的基因材料的一些變化越過其它人。原則在限制適合生存能力和成功的繼續。

Reference / tool:道氏醫學大辭典

How my tool helped me to solve problems?

其實我認為在閱讀英文文章時,一有不懂的字就必須馬上去查,如果只是用瀏覽,沒有把不懂的字釐清,那麼繼續下面的文章都只是枉然。所以我邊閱讀,就會邊利用工具書,大致上沒遇到什麼困難,不懂的字,工具書上都有。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