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for Communication Problems

Sunday, January 27, 2008

NC0708宜菁

NC0708宜菁

NC001L07

Describe common neurologic diseases that have clinical relevance to student of human behavior

描述與人類行為有關且常見的臨床神經疾病。

可從課本中第三頁的scope of neuroscience到第六頁找到詳細得講解。

NC026TT11

Cytoarchitecture

細胞結購

細胞結構包含了很大的範圍,在本課文中主要是指大腦中各結構的組織,例如:大腦皮質可分為感覺皮質、運動皮質,而感覺皮質又可再細分為視覺區、嗅覺區等等。

大腦皮質的結構

圖片出處:http://www.dls.ym.edu.tw/neuroscience/functional_c.htm

NC042F2-14

為人腦的正中矢面圖,陰影的部份包括環形瘠腦回、海馬回、胼胝體下回

NC077T2-11

這個圖表很詳細的說明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對於各器官的作用,例如:交感神經對於瞳孔有放大作用;而副交感則是縮小瞳孔的作用。

NC085F3-04

這個圖為脊隨T4部位的橫切面

NC113TT18

lateral lemniscus

外側丘系

位於腦幹,由蝸核發出的纖維組成,負責傳導聽覺

圖片出處: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0/04/Lateral_lemniscus.PNG

NC129Q5

True or false? The neural plate is the forerunner of the nervous system.

答:

True 因為神經系統是由胚胎組織的外胚層(ectoderm發育而來。而神經系統發育的第一個徵象是大約在發育的第16天可以見到神經板(neural plate形成。後續幾天之內,神經板內形成「凹溝」-造就出神經溝(neural groove)。在發育的第二十一天之前,神經溝的邊緣會遇合形成神經管(neural tube)。神經管的前端繼續發育成腦部,並形成大腦的三個主要區域:前腦(prosencephalon or forebrain), 中腦(mesencepalon or midbrain) 以及後腦(rhombencephalonhindbrain)。發育第七週時,此三區還會再度分化,這個過程稱為腦體重比增加化encephalization,而神經管的其他部分則發展成脊髓。神經脊細胞(Neural crest cells)演變成周邊神經系統。

圖片出處:http://www.dls.ym.edu.tw/neuroscience/dev_c.htm

NC130TT05

Anaphase

細胞核分裂之第三期(後期)

每條染色體在著絲粒處幾乎同時分裂,分開後的每條染色體都有了各自獨立的著絲粒,因而可稱為染色體。 每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作用下分别有序地移向细胞两极,细胞的每一极都分得了与原来细胞同样数目和质量的染色体。每條染色體在紡錘絲的作用下分別有序地移向細胞兩極,細胞的每一極都分得了與原來細胞同樣數目和質量的染色體。

圖片出處:http://mail.watertown.k12.ma.us:81/~kboudreau/Study%20Guides/wmssg/Gr7HP/Gr7SCI/SG/Gr7SGrfx/anaphase.jpg

NC130TT55

Oogonia

卵原細胞

一個女孩子生下來時,卵巢裡至少有七百至八百萬顆未成熟的卵原細胞,這些卵原細胞都停在靜止的狀態,直到青春期隨著生殖系統的發育成熟,卵巢開始運作,女性荷爾蒙開始分泌,各類性徵也開始表現出來。這時,成熟的卵子也由卵巢釋放,每個月的月經正式啟動。事實上,這些卵子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萎縮而無法真正排出來孕育新生命。這是自然的生理變化,在青春期時,已經自我萎縮剩下約二百至三百萬顆卵子,準備真正開始由卵巢發起生命之旅。在每個月的月經周期前幾天,有成千上百的「卵原細胞」開始準備排出(統計上,約有五百至一千顆),但是經過幾天的成長,只有一顆卵原細胞能成熟並排出,其他全部萎縮陣亡了。所以這些卵原細胞,部分是有缺陷、有瑕疵的,部分是品質不佳而被淘汰了,也有的是依循正常的生理變化而萎縮的,即所謂的「細胞的自我毀滅」,一旦這類基因起動後,細胞只有毀滅一途。而大部份萎縮的卵原細胞,是由於無法從卵巢內獲得足夠生長養分,所以無法繼續發育成長。若是這時給予適當的養分補充,這些卵原細胞仍然有機會發育成熟而排出。這就是不孕症醫師給不孕婦女排卵藥物和排卵針的原因。但這些排出來的卵子,大多數也因為沒有配合的精蟲,無法受精發育。所以這些上百萬的卵原細胞,真正有機會成為胚胎,並孕育成新的生命,是千萬取其一,可說少之又少。

圖片出處:http://embryology.med.unsw.edu.au/Notes/images/week1/ovary/ovary10x.gif

NC151TT05

automune

自我免疫的

對自身組成分子產生免疫反應的作用稱之自體免疫(autoimmunity)。在正常情況下,自我的免疫耐受性機制可以使個體免於自我反應(self-reaction)。當這種機制無法正常運作(即參與自我反應的淋巴細胞無法被去除或無法受到抑制)後,自我反應的T細胞或B細胞活化,產生體液性或細胞性的反應,對抗自身的抗原,這即為「自體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是一種人體內自己的免疫系統攻擊自己身體正常細胞的疾病。人體內免疫系統的抗體原本是針對外來的抗原或體內不正常的細胞(如腫瘤細胞)進行攻擊與清除,是保護身體的一種生理機制。但在一些情形下,免疫系統可能會產生出對抗自己身體內正常細胞的抗體,造成不正常的過度發炎反應或是組織傷害,進而影響身體健康造成疾病。這些抗體便稱為自體免疫抗體(Autoantibody)。目前還不能完全確定這些自體免疫抗體的成因是什麼。 常見或是大眾比較熟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系統性紅斑性狼瘡(SLESystem Lupus Erythematosus)(即著名網路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中,女主角輕舞飛揚所得的病。),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再生不良性貧血等等,所以這些反應會使細胞及器官受到傷害,有時甚至可以導致致命的危險。

以下的表格詳細列出自體免疫疾病的自身抗原和免疫反應

疾病

自身抗原

免疫反應

器官專一性自體免疫疾病

愛迪生疾病

Addison's disease)

腎上腺細胞

自身抗體

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

紅血球膜蛋白

自身抗體

肺出血腎炎綜合黴

腎和肺之基底膜

自身抗體

格雷武司氏病

甲狀腺刺激性賀爾蒙接受器

自身抗體(刺激性)

橋本氏甲狀腺炎

甲狀腺蛋白和細胞

TDTH細胞,自身抗體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型紫斑

血小板膜蛋白

自身抗體

胰島素型糖尿病

胰臟β細胞

TDTH細胞,自身抗體

重症肌無力

乙醯膽素接受器

自身抗體(阻斷性)

心肌梗塞

心臟

自身抗體

惡性貧血

胃壁細胞(內生性因子)

自身抗體

後鏈球菌感染性血管球性腎炎

腎臟

抗原-抗體複合體

自發性不孕正

精子

自身抗體

系統性自體免疫疾病

粘連性脊椎炎

脊椎

免疫複合體

多發性硬化症

腦或蛋白質

TDTHTc細胞,自身抗體

風濕性關節炎

結締組織,IgG

自身抗體免疫複合體

硬皮病

核、心臟、肺、胃腸道、腎

自身抗體

謝格連氏症

唾腺、肝、腎、甲狀腺

自身抗體

系統性紅斑狼瘡

DN核蛋白、紅血球及血小板的膜

自身抗體,免疫複合體

圖片出處:http://microbiology.scu.edu.tw/lifescience/sung/ch08.htm

NC157T6-01

這個圖表說明了丘腦中各核(背內側核、背外側核、後外側核等等)的上傳路徑和下傳路徑所經過的結構及各核的主要功能。

NC184TT03

anesthesia

麻醉學

麻醉學是一門運用藥物和其他方法來令病人對手術或者一些會導致病人不適甚至帶來痛苦的醫用診斷或治療手段失去知覺的醫學科目,通常用於手術或急救過程中。且一般根據用藥份量而將本科分為局部麻醉學和全身麻醉學兩部份。 現代麻醉學是一門尖端技術和藥物使用的試驗場,許多最新技術往往應用於該學科,因為或許在很多需要救命的病人中才可以找得到願意以死相試的病例。

麻醉學的歷史

中國在東漢時期就已經對麻醉學問有研究。相傳華佗就是第一位採用印度傳來的草藥進行麻醉的醫師。他利用麻沸散來減輕接病人的痛覺,然後為病人進行外科手術。 西方也有類似的情形,但是由於手術技術的進步緩慢,以往採用諸如放血、甚至大棒擊打頭部致使病人失去知覺的做法在相當長時間內是關於麻醉學的基本途徑。

現代醫學首次運用麻醉技術的記錄,在1842330美國喬治亞州傑佛遜市Crawford Williamson Long醫生在幫他太太接生的過程中,首次採用了麻醉藥。

1846年,當時一名美國牙醫師William T. G.Morton,在美國波斯頓麻州總醫院,公開展示以吸入乙醚方式麻醉一名病患,完成頸部手術。

1844年,牙醫師Horace Wells在友人協助下,接受笑氣麻醉,拔掉自己的大臼齒。

NC213F9-06

這個圖為耳蝸後神經的機制,呈現了周邊脊髓神經節到毛細胞的過程

NC237TT06

Inertia

慣性原理

指一個不受任何外力的物體將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慣性原理是伽利略1632出版的《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書中發表的,它是作為捍衛日心說的基本論點而提出來的。根據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保持物體以勻速運動的是的持久作用。但是伽利略的實驗結果證明物體在引力的持久影響下並不以勻速運動,而是每次經過一定時間之後,在速度上有所增加。物體在任何一點上都繼續保有其速度並且被引力加劇。如果沒有了引力,物體將仍舊以它在那一點上所獲得的速度繼續運動下去。這就是慣性原理。這個原理闡明物體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會保持其原來的靜止狀態或勻速運動狀態不變。

從慣性原理,伽利略發展了拋射體的飛行軌跡理論,從而表明數學證明在科學上的價值。他考察了一個球以勻速滾過桌面,再從桌邊沿一根曲線軌道落到地板上的動作。在這條墜落軌道上的任何一點,球都具有兩種速度:一個是沿水平面的速度,根據慣性原理始終保持勻速,另一個是垂直的速度,受引力的影響而隨著時間加快。在水準方向,球在同等時間內越過同等距離,但是在垂直的方向,球越過的距離則和時間的平方成正比。這樣的關係決定球走出的軌跡形式,即一種半拋物線,因此,一個物體以四十五度角拋出時,距離將最遠。伽利略的慣性原理是近代科學的起點,它摧毀了反對哥白尼的所謂缺乏地球運動的直接證據的藉口。而被現代社會所普遍認知的慣性原理,則是來自於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所有物體都將一直処於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直到出現施加其上的力改變它的運動狀態爲止。牛頓的慣性原理是古典力學的基礎之一,並且對慣性原理的理解也隨著現代物理學的發展而出現了改變。

簡介《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

這本書採用對話的形式,參與對話的是支持他的兩個朋友,沙格列陀薩爾維阿蒂,與一個亞里士多德觀點支持者辛普利邱,對話分為4天。伽利略想要用這種對話形式使他的著作能擁有廣大的讀者,從而能有效地否定掉亞里士多德的力學和宇宙論。

本書的第1天就對亞里士多德關於天體的組成和性質完全不同於地球的學說急性了激烈的反駁。伽利略還進一步駁斥了那種古代傳流下來的見解,即不變是高貴和完善的標誌。他提出了一個後來變得很重要的見解,即運動並不是一種變化,它並不導致生長或毀滅,那是「部分和部分之間的簡單移動,即不消滅什麼,也不產生什麼新東西」。這樣一種見解後來就成了力學哲學的一部分,即認為宇宙和宇宙中的一切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還是如此,既沒有新的東西出現,也沒有舊的東西消失,自然界的一切過程只是物體的機械動作和它們動量的交換。

在為哥白尼體系辯護的論證中,伽利略著重回答了那種根據常識的力學反對意見。他重複了哥白尼對這些反對意見的答覆。他提供一種新的連貫的看待事物的方式,來反對亞里士多德的那個同樣形成了一個完整體的見解。在《對話》的第三卷中,他承認為這兩種見解辯護各自提出的論據,差不多同樣確切,但是他認為他在第四卷中討論的潮汐學說,可以為哥白尼體系提供十足的證據。但是談他的理論要求一天有一次潮汐,而不是如人們所觀察到的兩次。還有,這種理論和他的慣性原理也是矛盾的,因為根據慣性原理,地球上的物體應當參與地球的運動。

因此有人認為,伽利略並沒有能夠最後確立哥白尼的學說,雖則他給予這個學說以有力的支持。他的這部書所針對的讀者要比專業的天文學家數學家廣得多。首先它是用義大利土語寫成的,並採用日常談話的對話體,而且論證刪繁就簡,通俗易懂。他只討論兩種世界體系,即托勒密體系和哥白尼體系,而把一些大同小異的體系則略而不談。還有,他對朋友zh-hans:开普勒;zh-hk:刻卜勒的體系也不加評述,雖然這個體系把哥白尼的理論大大推進了一步,為專業天文學家和數學家提供了支持日心說的強有力證據,不過對一般讀者也許不大適合。他的這部著作更像是一部通俗讀物。

1633伽利略又被押到羅馬宗教法庭受審,雖則他這部書已經得到佛羅倫斯的當地宗教法官的批准。他被逼得表示和哥白尼假說決裂,但是這一次他卻判了宣傳異端之罪,從此就被居留在佛羅倫斯附近一所村舍里度過他一生中的最後九年。他的著作也被列為禁書。

簡介「日向說」

日心說,也稱為地動說,是關於天體運動的和地心說相對立的學說,它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推翻了長期以來居於統治地位的地心說,實現了天文學的根本變革。

下圖為Heliocentric Solar System

圖片出處: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7/Heliocentric.jpg

下圖為Heliocentrism (lower panel) in comparison to the geocentric model (upper panel)

圖片出處: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1/14/Geoz_wb_en.jpg

NC259TT06

Efferent

下傳路徑

神經細胞的軸索由中樞神經系統向外、向下延神

圖片出處: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0/ReflexArc1.jpg

NC272L01

Discusss reticular influence on spinal motor functions

討論脊隨上的網狀組織對脊隨的影響。

可從課本地274頁的Reticular Motor Function找到答案。

NC290F14-01

A圖顯示人類大腦主要的運動皮質區及側邊重要的Brodmann區域;B圖中腦的表面結構

NC307F15-02

此圖為四個禮拜的嬰兒側邊圖,其中A圖標明了每一個鰓狀弧到頭蓋神經;B圖為每一個弧的主要肌肉

NC341F15-31

A圖為右半邊的舌頭癱瘓,癱瘓的一邊其長度會比較短且舌頭尖端會指向攤瘓的一側;B圖為兩側的舌頭癱瘓,其特徵為舌頭全面的萎縮

NC377TT18

Insomnia

不眠症,為ㄧ種睡眠疾病

【補充】

根據DSM-IV 307.42 Primary Insomnia 原發性失眠定義如下
A.
主訴症狀為不易入睡或維持睡眠 或無法恢復精神的睡眠 超過1個月以上
B.
睡眠障礙或有關的白天疲憊 會引起臨床上明顯的痛苦 或社交 工作上或其他重要功能的缺失
C.
睡眠障礙不是由於猝睡症 呼吸有關睡眠疾病 生理節奏紊亂 或睡中異常 而引起
D.
睡眠障礙不是由於其他精神疾病 ( 重鬱症 廣泛性焦慮症 譫妄 ) 所引起.
E.
睡眠障礙不是直接由於影響生理機能的物質 (如藥物濫用 特定藥物 )或一般內科疾病所引起

NC387T17-06

這個圖表說明了各中風的種類及其病變的部位、發作時間、中風前的徵兆。

NC398Q1

Define the following termanastomosis, aneurysm,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blood-brain barrier, collateral circulation, hemorrhage, thrombosis,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答:

Anastomosis

管腔吻合、吻合術(血管或腸胃等管)

相關影片:http://hk.youtube.com/watch?v=gZGjGckzZK4

Aneurysm

動脈瘤、血管瘤,只動脈某部位有不正常的增大或像氣球般向外鼓起

補充:

動脈是一種負責傳送養份及營養物到身體各部位的血管,如果動脈某部位有不正常的增大或像氣球般向外鼓起那就是患有動脈瘤了,動脈瘤可生在動脈任何的部位,但最常見的地方是腦內動脈和大動脈(身體的主要血管),尤其在腹部及胸部。動脈瘤亦可生在膝蓋後,大腿的主動脈以及頸動脈內等。老年人最普遍患動脈瘤的位置是在動脈分叉處,例如:腹部動脈與腿部動脈的分叉處;或常受壓力的地方,例如:膝蓋背等。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動靜脈畸形(AVM)

【補充】

正常血流從心臟通過大動脈到身體的所有區域。且動脈會一直分支直到小到只能容許一個細胞通過的寬度-微血管。微血管是血液交換氧氣和營養素的地方,然後血液會再經由靜脈回到心臟。而若有AVM則動脈直接連接到靜脈沒有微血管。這製造一個問題稱一高壓分流器或fistula 。因為靜脈不能處理直接來自動脈血液的壓力。所以當靜脈靜脈設法接受額外血液時,將導致靜脈舒展和擴大。血管可能爆裂和流血甚至形成動脈瘤。且周圍的正常組織也許也會被破壞。

參考圖片:

圖片來源:http://www.mayfieldclinic.com/PE-AVM.htm

blood-brain barrier

腦血管障壁,也稱為血腦屏障血腦障壁,指在血管和腦之間有一種擇性地阻止某些物質由血進入腦的〝屏障〞。

【補充】

腦血管障壁的結構主要有三層,由管內開始算起:

第一層:腦毛细血管的内皮細胞間銜接得十分緊密,不象其他組織的 血管內皮細胞那有較大的縫隙

第二層:腦毛细血管的内皮細胞外有個基底膜,這個膜是連續的

第三層:腦毛细血管壁外表面的85%都被神經膠質細胞的終足所包圍

從生理學的角度看:

腦血管障壁幾乎不讓所有的物質通過,除了氧氣,二氧化碳和血糖,大部分的藥和蛋白貭由於分子結構過大,一般均無法通過。它與其他組織,譬如肌肉組織的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相比較,腦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的胞飲作用很微弱。因此,對腦毛細血管內皮細胞來說,借胞飲作用轉運物質(大分子和電解質)的能力是很有限的,這就更加強了腦毛細血管壁的屏障功能。而腦血管障壁的另一個功能是避免腦受到化學傳導物質的影響。由於身體很多功能都由腦經由荷爾蒙的分泌來控制,如果讓化學傳導物質在腦裡自由流動,可能會造成反饋現象。因此,欲要一個正常的操作,腦血管障壁的存在是必要的。另一方面,腦血管障壁的存在也使腦不受到病菌的感染。

collateral circulation

側枝循環(血管)當血管淤塞時,就很容易形成側枝循環,其功能主要是用來增加血液的流量,但隨著時間消耗,新的動脈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氧血液向心臟肌肉。

參考圖片:

圖片出處:http://www.clevelandclinic.org/heartcenter/pub/guide/disease/cad/caddevelop.htm

Hemorrhage

大量出血

Thrombosis

血栓塞,動脈被從它處游走而來的物質如脂肪空氣等而使其阻塞不通,並阻礙了循環系統的流動。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也就是俗稱的小中風,是由於大腦特定部位的血液供應暫時受到阻礙,致使產生了神經系統的功能障礙。一般持續時間少於24小時。

NC420TT14

Hemiparesis

輕偏癱,半身輕癱

主要是由於Corticospinal tract的病變,而無法將前業傳出的訊息傳到脊髓的運動神經元,所以導致肌肉無法移動

Corticospinal tract的圖

圖片出處: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a/ac/Gray684.png

NC447F20-24

顯示了快速動眼期和非快速動眼期的EEG

No comments: